5daofeng•2018-11-02 17:50:54•阅读次数:10931
众所周知,名人的影响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关注度、流量等远远超过普通人。一个没有知名度或知名度不高的人,很难引起大众的关注。但是,如果能够将其与已有的知名人物等建立联系,借用名人的知名度,用户往往会因为好奇而打开文章。这里的名人不仅仅是人,还指一些大家熟悉的事物。
标题:《泰国广告竟也用BOSS直聘式“传销”套路?还得了戛纳大奖!》
解读:相信世界杯期间很多人对BOSS直聘广告有深刻的印象,而且由于其洗脑式的操作,引发广大网友吐槽。此处文章标题首先利用了BOSS直聘广告这个大家熟悉的套路,同时加入冲突话题-得了戛纳大奖,在引起用户关注的同时,引发用户好奇。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不能一味地为了傍名人,把与名人无关的事或人物强加到名人身上。一不小心,就有可能惹上官司。
如『顶尖企业家思维』曾推送了一篇文章《王健林:淘宝不死,中国不富,活了电商,死了实体,日本孙正义坐收渔翁之利!》,把自己说的话,借王健林的话说出来。最终,该公众号因为冒充王健林的名义而被万达集团起诉至北京市法院,并索赔1000万。
『企业家谋略』、『老板思维精选』今年4月份均推送标题为《马云豪宅大曝光,价值10亿!当之无愧的全球最贵!!!》的推文,而此豪宅与马云没有任何关系。最终,两家自媒体被阿里巴巴集团起诉,不得不删除了推文,并发文致歉。
五、制造争议
常规性的话题,没有槽点、没有矛盾,用户往往在平淡无奇中就淡忘了。但是如果涉及话题涉及到争议,用户往往会因为对话题的极端认可或极端不认可,而不自觉的加入到话题讨论。当标题有争议时,对争议问题的敏感性,往往会促使人们点击打开标题。
标题:《GQ报道 | 家暴之后,李阳依旧疯狂》
解读:李阳的英语教学模式、学习模式本身就很疯狂,被大众贴上了“疯狂”的标签,但后来由于家暴事件,沉静了一段时间。这次报道再次将疯狂问题提起,用户不免好奇,李阳又有什么样的疯狂举动。
标题:《中大教授性侵事件:我拿你当老师,你却把我当性玩具》
解读:这篇推文涉及到近期的中大性侵事件,用老师和玩具两个强烈的对比,矛盾的突出性,会进一步加大用户点击阅读的欲望。
还有一类标题本身争议性较大,用户可能会因为争议性太大,不太相信,反而不去打开。此时,就可以在标题后面用括号补充说明这个争议性话题值得阅读,引导用户打开。
如《如何在2个月内写出多篇阅读100万+的微信爆款文章?(有争议但值得看)》这一标题因为问题争议较大,直接补充说明值得阅读。
六、反常识
与正常的认知、常识相反,打破惯性思维的标题,由于其立意角度新颖,往往会激发用户一探究竟的决心。
标题:《真讨厌放假,耽误我上班》
解读:正常的认知是,相较于上班,更多的人更喜欢放假。而此标题,透露出一种喜欢加班、讨厌放假的情绪,让人不禁疑问,为什么讨厌放假?
标题:《外卖小哥值得同情?他们说这日子很舒坦》
解读: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,不是很辛苦吗?“他们说日子很舒坦”,“他们”是谁?为什么这样说?难道站着说话不腰疼?一连串的疑问,打开文章就知道答案啦。
标题:《暗恋惊动<人民日报>!什么样的情书会别官媒转发?》
解读:什么样的情书官媒会转发?官媒代表政府形象,不应该是严肃的吗?情书是情感化的表达,官媒转发与以往的形象定位不符,用户不免想去看看到到底这封情书长什么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