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daofeng•2018-11-02 15:52:25•阅读次数:19758
新增用户的留存,是用户增长里非常重要的一环,却很容易被忽视。本文会讲新用户留存的重要性,以及执行框架思路。
一、什么是用户增长
先说一下什么是用户增长,可能我的理解和其他人不太一样。用户增长,从国外的理念来讲,就是AARRR模型(如下图)。
从国内的角度来说,用户增长还有一部分价值在于,是一套工作方法,是一种团队协作形式。
而且,因为国内互联网环境和用户习惯,与国外有非常大的差异,所以AARRR模型中,获取、激活、推荐这三块,国内外的理解是不同的。
比如国外就没有运营或渠道团队,主要就是产品、研发、市场;国外也没有这么多渠道的玩法,也没有国内这种多样化的用户构成,差别太大了。这就是为什么你看了很多国外牛逼的案例,但在国内完全不可行的原因。
所以,用户增长这个概念,我们可以用,但要做好「本土化」。
用户增长,首先是一套工作方法。
举例我是公司老板,我希望app的DAU能提升,这样做商业化变现,公司才能赚更多的钱,这是整体目标。
活动运营对我说,他做活动的目标是UV,活动的UV多了,DAU就会涨吧。
用户运营对我说,他的目标是维护更多的核心用户,让他们有更多的贡献量或者活跃度,有了核心用户的带动,DAU就会涨吧。
产品经理对我说,他的目标是所负责那个产品模块的UV,或者在DAU中的占比,这俩数值越高,DAU就会涨吧。
但在我看来,活动UV、核心用户活跃、某个产品模块的DAU占比,这三个数字完全不在一个方向上,不是统一纬度。就好比大家一起推车,不是往同一个方向发力,效率会很低。
用户增长就保证全公司,或者至少有那么一撮人,只做能明确带来增长的事,方向和目标非常一致。不能带动增长或无法被量化证明的事,就不做。
用户增长,其次是一种团队协作形式。
传统互联网团队是这样分工的,产品经理、运营、研发、设计、市场、渠道、销售各为独立团队,各自有老大管理。
这样分工只是单纯的「类聚」,把相同工种的人放在一起,再从中找一个比较厉害的人负责管理。除此之外,好像没找到其他理由。
但实际上相同工种的人协作是比较少的,再多的产品经理凑一块也没办法把一个功能搞上线。所以,其实协作更多的是产品+运营+设计+研发,这样的项目组。
可这几个角色在不同的团队,可能有不同的KPI,就会带来协作成本,降低工作效率。
从另一方面来看,这样垂直团队的设置还会带来「谷仓效应」,如下图。各自为战,垂直可以足够深,但横向协作很少。每个人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也会影响工作效率。
用户增长,就是用一种相同目标、跨团队的协作形式,把各部门串联起来,打破这种谷仓效应。